一、基本情況
定邊街道是縣委、縣政府所在地,總土地面積198.6平方公里,轄13個社區(西關民族社區、民生社區、北關社區、馬蓮社區、長城社區、新樂社區、興源社區、明珠社區、東關社區、南關社區、創業社區、新華社區、綠洲社區),6個行政村(十里沙村、東園子村、西園子村、北園子村、南園子村、李園子村),設事業單位3個(黨群服務中心、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、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),派駐單位5個(南、北關派出所、財政所、司法所、衛生服務中心)。轄區總人口16.4萬人,其中戶籍人口5.6萬人,有回族、藏族、滿族等少數民族1300多人。定邊街道現有工作人員360人(干部164人,協管員57人,社區專職9人,網格管理員130人),其中女職工257人,大專以上學歷255人。街道黨工委下設黨總支1個、黨支部20個,有黨員1262名,其中女黨員552名,大專及以上學歷黨員724名。
二、歷史沿革
明清時,鎮屬為邊塞,設延綏鎮西協協鎮署,總今定、靖、橫3縣所屬10城堡。明末清初為守御所,設守御千戶及守備等職,下設閭、里、約、牌。置縣后,城內置廟兒塘,城外置鴉兒塘,10戶為牌,設牌頭。民國初沿襲前朝。民國十八年(1929)改制區、鄉,鎮屬為第一區。民國廿三年(1934)區改聯保處,城內外分置十保百甲。民國廿五年(1936)陜甘寧邊區時期,設城區,轄4個鄉。1944年改設定邊市,增置西關回民鄉。1947年馬鴻逵部占據后改定邊市為正興鎮,保、甲仍屬。1949年8月,回歸人民政權,鎮、保、甲,復改市、鄉、村。1954年改市設區,設東關、回民、城市3個鄉,1956年改設居民委員會。1958年區改城灘鄉,次年更名為三星人民公社,城園子改設管理區,仍設居委會。又年改名城灘人民公社。1964年改為城關鎮,設人民政府。1968年,成立革命委員會。1981年復名政府。1984年7月更名為定邊鎮。2017年4月撤銷縣政府駐地定邊鎮,設立定邊縣定邊街道辦事處,為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,其工作重心轉向城區管理和公共服務。
三、發展定位
定邊街道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,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、十九屆二中、三中、四中和五中全會精神,緊緊圍繞縣委“12365”發展思路,按照“做優街道、做美社區、做實治理、做活服務”的工作思路,凝聚“六種力量”(即黨員干部、業委會、物業公司、片警、駐區企事業單位、居民群眾),打好“五張牌”(即加快發展城市現代服務業,打好充分就業牌;積極探索城市養老模式,打好醫養康養牌;扎實推進城市環境整治,打好宜居宜業牌;創新社區治理和服務,打好平安和諧牌;貫徹落實新“三風”建設,打好文明風尚牌),開啟“全域黨建引領全域治理”新模式,著力打造全科網格、全科窗口,通過強化街道黨工委龍頭作用,充分發揮社區堡壘作用,深化“雙報到”,鼓勵公眾參與,形成縱向上工作層級合理、橫向上統籌聯合共建的社會治理共同體,著力構建街道基層治理工作體系更完善、政治保證更鮮明、工作格局更開放、資源整合更有效、服務發展更有力、黨群關系更緊密的新發展格局,讓城市社區有深度、有維度、更有溫度。
辦公地址: 定邊縣新區人民路11號
電 話: 0912-4217880
黨工委書記:張 靜